弘洁建设集团
设计新闻
设计师的彻底解放与行业2.0时代的到来
发布时间:2017-08-11 浏览量: 来源:未知
00
  从图板制图发展到CAD辅助制图,很多人都认为设计行业发生了质的飞跃。从CAD辅助制图发展到BIM建筑信息模型,又有很多人预言BIM将彻底引发整个行业的变革。
  然而,不管是“质的飞跃”还是“行业的变革”,他们都似乎有一个类似的评价标准——提高工作效率。细想,行业的进步竟然可以绕过或者忽略劳动群体的人性体验而追求纯粹的“效率”,不禁让人哑语。
  提高效率,早就成为当今社会的流行词汇,甚至已经成为大部分职场领导的口头禅。提高工作效率无非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本以为提高效率尽早完成工作就能稍作休息,但往往都幻为泡影,他们不会给你喘息的机会,更多的工作接踵而至,无尽的黑夜扑面而来……
  试想,如果提高效率不能换来片刻的休整,不能换来身心的愉悦,甚至不能换来收入的提高,那么,提高效率对劳动个体的意义何在?
  因此,设计行业的良性发展单靠某种工具的普及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远远不够,犹如隔靴搔痒。
  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勇气针对行业的现有制度或模式进行自我否定与自我更新,让行业内广大设计师获得人性的高级解放。
  唯有“安心”方能“乐业”。
  这篇文章作为个人业余时间的零碎思考,虽没有专家学者们的渊博知识。但好在我有过多年一线的建筑设计工作经验,的确有比较“深刻”的职业感悟。我们的情况,只有我们自己更清楚。所以文章主要从设计师的视角出发,大言不惭地谈谈设计行业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或行业模式。
  全文观点均为个人臆想,煤油充分调查,味精科学论证,不认同不将就,随时欢迎交流。
  注:文中所说的设计行业主要是指建筑设计行业(包括城市、建筑、室内、景观等)。
 01
  先来看看国内设计行业的大环境。
  随着中国大规模城市建设潮逐渐褪去,以及国内房地产行业一贯的不确定性,从2014年到2017年,设计行业由“寒冬”到“回暖”貌似也只是眨眼间的事情。
  当初很多设计机构在业务量骤减时变着花样地降薪裁员,而在今年行情普遍“回暖”的形势下又大量招兵买马,甚至出现前所未有的“用工荒”。表面看,行业又是一片欣欣向荣。
  但比较真实的情况是,行业目前处于极度不稳定的时期,今天撑死,明天就可能饿死。没有人能预言接下来的两三年将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寒冬”有可能就猫在黑暗的角落里,伺机反扑。
  不可否认,大院依旧热火朝天,精英总是炙手可热。但是,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行业里的大多数,他们作为中坚力量,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02
  但长期以来,这个群体的痛点被习惯性无视。
  在我看来,从工作三年以上的设计师到工作多年的项目负责人都属于这个群体。三年以下在任何行业都属于无条件学习的菜鸟阶段,本身就不应该抱有过多的期望。对于工作多年的项目负责人,只要没有参与高层的年底分红,他们依旧属于打工者。只不过他们的工作内容发生改变,由技术岗转向偏管理岗。大多数人都很羡慕管理岗,但很少有人对他们的境况感同身受,来自领导层的压力基本被他们顶住,并消化掉。
  那么,这个由项目负责人带领的设计师群体有什么样的痛点?
  1.职业性价比很低:
  庞大的设计师从业队伍早就惯坏了设计机构,导致他们对人才的需求从没有像他们官方宣称的那样——求贤若渴,高高在上是他们一贯的姿态。再苦再累的活,总有人主动抢着干。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每年有如此多的毕业生涌入市场,让这个设计师泛滥的行业更加泛滥成灾。物以稀为贵,人同样如此。
  在黑夜的深处,向来有两个地方灯火通明,一个叫红灯区,一个叫设计院。一个在玩身体,一个在玩命。
  2.职场存在感很弱:
  前两年的“寒冬”确实冻伤了很多设计师的心。他们不想被设计机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们看似黯然却又愤然地悄然离场,转行的转行,创业的创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这些年设计行业的常态。
  上海某设计院——一家近4000人的设计公司,平均每天有4个人辞职,一年有1300人说再见。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严重缺失,正在被行业内相当数量的设计师所诟病。
  值得承认的是,设计机构也有自身的难处,行情震荡时稳住核心人员忽视大多数或许也只是无奈之举。但是,一个不时爆出猝死事件的行业,竟然没有任何一家行政机构站出来并发声。
  说好的依法治国,劳动法不算法?
03
  世界再混乱,总有一些人在努力打破迂腐的规则,试图营造新的秩序。
  在谈自己的看法之前,先来看看下面几种已经存在的不同于传统设计模式的商业模式。
  1.设计群网:
  但恰恰由于其流程的繁琐,让一些设计师望而却步。另外,很多项目并不是由真实业主发布的,而是设计师发布的。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寻找枪手层层转包,这也导致设计群网始终没有走进设计行业的主流视野。
  2.谷德设计网:
  业内比较有影响力的设计艺术在线媒体平台,一个逼格满满的设计行业网站。没记错的话,它应该是从2016年开始做项目对接业务。它利用网站自身的素材资源吸引了百万级的优质设计师用户,并以此为基础接受业主在线项目委托。
  为了保证项目的真实性和设计师的质量,网站对需求双方有比较严格的资格审查。另外,对承接业务的设计师或设计机构,每年需向谷德网缴纳15900元的会员费。这是网站的赢利点,也是过滤伪设计师的一种方式,比如学生。
  3.建盟ARCUBATOR计划:
  前段时间在各大公众平台上都有它的推文。它的定位是建筑设计行业的创业孵化平台,它们认为未来行业的最佳形式是“自由人的自由结合”。
  对加入平台的团队按人数规模划分等级,不同等级的团队每年需向平台缴纳5000~300000元不等的平台管理费,平台则向入驻的团队提供设计资质使用权以及费用不等的保底业务量。
  表面上看,它很像一种新的模式。但确切的说,它只不过是把传统的熟人挂靠模式推广到全国更大的范围而已,换汤不换药。
  不论是模拟实际招标的设计群网,还是比较优质可靠的谷德网,抑或是新型挂靠模式的ARCUBATOR计划,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为设计师提供项目渠道。
  虽然这个行业项目为王,但这些模式只是缓解了极少数设计师的短暂需求,行业大多数设计师的工作体验并没有得到改善,更不可能引发整个行业的深层次变革。大凡变革都会触及到某些群体的利益,微信取代短信,快递取代邮政,支付宝取代银行,也不过是近两年的事。
  设计行业的蜕变之路将会触动谁的奶酪?取代传统设计模式的未来模式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文章来源于:中装新网)

联系电话:010-83710866
企业邮箱:info@hongegroup.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高立庄616号C座
官方网址:http://www.hongegroup.com
Copyright © 2011-2020 HONGEGROUP 弘洁建设集团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13014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