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洁建设集团
行业新闻
两会声音|徐征:企业适应“放管服”变化,要从三个方面进一步
发布时间:2018-03-09 浏览量: 来源:建筑时报

   「放管服」

  企业适应“放管服”的变化非常重要

  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在“上海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与网友交流平台”上,围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主题回答了网友的相关提问。

  在被问及“企业如何与政府共同适应‘放管服’改革带来的新变化?”的问题时,徐征表示,施工许可证的办理周期是营商环境评价中非常具体、有代表性的指标。

  他认为,以“放管服”的理念重新来梳理申办许可证的过程,政府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尤其是主管部门,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提到,区级政府提出“15、35、48”(注:在谈及区级政府如何真正做好“店小二”的问题时,曹立强代表提出“申请跨部门联合审批机制,原来基本上是100多天到200多天的时间,现在原则上不超过15个工作日,35个工作日和48个工作日……”)实际上以这样三个数值在国际上都是先进的。

  徐征表示,敢于提出“15、35、48”是有魄力的,这是因为上海建工在美国和当地合作做房地产,美国方面也有许可证,但15天是拿不到的,当然那边的周期最长也不超过两个月。而上海现在提出“15、35、48”,效率更高。

  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于3月1日开始施行《进一步深化本市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实施办法》,他认为政府是有魄力的。这个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过程管理,事中、事后管理和过程服务,这体现了政府管理水平和营商环境塑造过程中的能力。

  作为企业来说,适应“放管服”的变化非常重要,尤其是施工许可证的周期短了,从企业来说,有三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或者说有所改善。

  一是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二是诚信经营,徐征认为这两点,是企业适应政府“放管服”最重要的立场。三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因为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得前期工作能够做得更科学、更合理、更合规、更完整,送进去才能15天、35天、48天拿出来,否则由于资料的不完整恐怕就会产生很多延迟,所以管理水平的提高很重要。

  同时,从业队伍的专业水准也很重要,从目前来说,住建部提出建筑行业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追责制,这实际上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徐征认为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水准还要进一步加强。

  「营商环境」

  上海的营商环境改善值得期待

  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只有政府和企业彼此适应了,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徐征说,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全社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本身就是一大进步。

  他表示,上海的营商环境如果从纵向比较来说有很大的进步,在这方面,企业也好,政府也好,大家都应该有一种自信。尤其是在国际化、法治化方面,做横向比较的话上海是有优势的。

  但是,上海营商环境同样存在着短板。如果以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这样一个目标来衡量营商环境,那么上海的营商环境应该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尤其是在便利化、国际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提出通过大调研来寻找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实际上这是上海市委市政府放下身段服务企业,实实在在地改善上海的营商环境。

  徐征表示,上海的营商环境改善是可以期待的。

  「大国工匠」

  新生代技术工人一定会比前辈更出色

  徐征说:“无论是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还是上海提出的建设‘四个品牌’,实际上都是需要工匠精神和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上海发展迫切需要‘大国工匠’”。

  在本届两会上,“工匠精神”再次引发热议。然而据统计,在我国,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想要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怎能有千万技工缺口?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仍是当务之急。

  徐征认为,“人,一定是第一生产力。”

  他认为,与以往相比,如今的工业化最大特点体现在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方面,只有通过对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使其具有高技能后,才能实现工业化对整个行业的推进。

  如今的工业化离不开信息化。工厂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流水线,要有工人来操作,同时,现场安装也都是机械化……要顺利地与机器打交道,这就对工人素质有了高要求,给传统“工匠”概念赋予全新含义,即升级转型为利用脑力、展现智力的综合性人才。

  “能够掌握新一代智能、信息化技术的工人将是未来的主要力量。”徐征说。

  徐征所在的上海建工集团里,先后诞生了六位“上海工匠”,这个比例着实不低,可他说“还有上升空间”。“技术工人的缺口还很大”,徐征说,上海建工集团目前拥有35000名员工,其中技术工人3500余人,“这支队伍并不算壮大。”

  “既掌握现代知识,又传承老一辈的技能,这样的新生代技术工人一定会比前辈更出色。”

  「一带一路」

  为企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空间

  “通过改革开放40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具备了去国际上参与竞争以及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在两会现场,徐征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给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目前,上海建工已经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建有6家地区公司,涉及近20个国家。

  根据官方数据,到2016年,我国在20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建设的合作区有56个,占在建合作区总数的72.72%,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总产值506.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0.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7.7万个。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的那样,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推进以及中企在相关国家投资和贸易量的提高,问题和困难也逐渐凸显。在本届两会现场,代表委员也纷纷建言“一带一路”建设,呼吁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接、注重人才布局、加强产业上下游服务,降低风险的同时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徐征表示,上海建工从事海外工程建设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地区的布局本身就具有企业战略上的考虑。而“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空间。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上,徐征说,上海建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布局。

  首先,布局区域公司。目前公司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已经建立了6家地区公司,涉及近20个国家;

  第二,布局人力资源。“要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人才至关重要,我们在5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效补充了人力资源。”

  第三,主动和所在国的政府进行联动,比如受商务部的委托,在非洲国家做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等工作。徐征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和所在国政府的沟通,把我们的理念和他们有效对接。这是中企有效发挥技术及管理优势,为所在国做出服务的方式,也是为‘一带一路’做出贡献的方式。同时,企业本身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徐征还表示,双方文化的对接非常重要,只有在这个接触上,中企和当地政府及企业的工作开展才会更有效。


联系电话:010-83710866
企业邮箱:info@hongegroup.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高立庄616号C座
官方网址:http://www.hongegroup.com
Copyright © 2011-2020 HONGEGROUP 弘洁建设集团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13014681号-1